梅雨季後,緊接炎炎夏日,消基會今公布以美國食藥局檢測方式實測國內市售25款防曬乳報告發現,有6款商品多宣稱SPF達50,實測結果不符商品標示,其中不乏知名品等,價差129元到500元之間,消基會推測可能原因為防曬乳調配不均、配方不實或檢測方式不同。在戶外活動的民眾互相幫助擦防曬乳,避免曬傷。記者林伯東/攝影 分享 facebook 消基會先聲明,此次實測並非運用國家標準人體測試方式,而是採用美國食藥局檢測模式,將防曬乳塗抹在3M膠帶,改以透光率,換算商品防曬功能,此次實測結果無從判定是否違背法令。消基會解說,衛福部擬定「化妝品係數SPF測試(人體測試)技術規範指引,規範廠商需採人體測試檢驗防曬係數,若以此次抽驗25樣品,得找來25人,以陽光模擬器照射5至6鐘頭,費時費工,消基會質疑衛福部若要抽查,也無法負擔檢測的高成本。依據相關辦法,SPF代表防曬品對皮膚抵抗紫外線曬傷保護程度,舉例來說SPF 3至30代表皮膚在被太陽曬紅前,經過擦拭防曬乳,可承受30倍的UVB紫外光照射,歐、美、日防曬係數最高為50+。消基會今年3月在大賣場、藥妝店隨機選購25款開架防曬乳,商品價差高達8倍,經實測後發現,其中6款防曬商品SPF防曬係數未達商品標示,包含國產貨、日本商品、中國商品,最高價達500元、最低價129元,幾乎遍及各價錢,消基會已經在廠商名單已公布於消基會官網。消基會建議,SPF測試方式應與國際接軌,而非採用人體試驗,恐連政府機關抽驗都有困難,且相關單位應定期抽驗公布結果,才有助於維護消費者權益。

CD8ADF375422ECAC
arrow
arrow

    davisdkr4f5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